发布 / 2024-09-10 16:49:26
来自 / 成壹家装资讯网
第二十四章 租地
夏至节刚过,五月二十五清晨,天刚放亮,“啪啪啪”的拍门声响起,二爷打开门,祖爷爷老了。
二爷买了香蜡纸烛长幡孝布,匆匆赶回石家沟,前往亲戚六眷放信的还没回来,全沟上下的本家全部到齐。大家围在四周,追忆感叹祖爷爷的辉煌人生。二丈四尺的龙幡已经树起,在风中悠悠飘荡。房侧空地上焚化祖爷爷一应物事的火堆散发着余热,飘浮着青烟。白底黑字的挽联已经贴好,道士的念经声、响器声轻轻传送。
祖爷爷躺在堂屋灵床上,老衣穿戴整齐,面容安祥,身体清明透彻,脚下的长明灯悠悠燃着,装落气钱的瓦盆里留着半截黄纸。二爷燃了香,烧了纸,磕了三个响头,拿眼望过去,心中竟然平和安静,没有想像的悲伤痛苦。
梁崇伦开始履行总管职责,黄纸上排定了各种调度。道士按规矩,比对祖爷爷和孝男孝女的生庚八字,排定开路安葬事宜,开始念太平经,单等所有孝男孝女到家,再确定出殡上山的日子。按经书计算,上山的日子不好排,最好的日子应在五月二十九,其余均不合适。
祖爷爷的后代陆陆续续回到大山,儿女辈都是花甲老人,孙子辈也在四十上下。因为非典,孙子辈每房人只回来了男丁。祖爷爷的大孙子梁崇智,具体负责处理一切事务,很为称呼头痛。面对众多族人,要依着字辈,一一认识,按着辈份称呼,还真是麻烦。称呼时坚决不能错了辈份,那会被族人嘲笑蔑视。好在崇智聪明,很快就认准了一个道理,遇事只找能肯定名号的两个人。一个是总管梁崇伦,另一个是说话有特色的二爷。每每有事,总能及时准确地叫出两位老哥名号,二爷觉得很有脸面,在众多同辈族人中,崇智兄弟能准确叫出自己大名,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
人生七十古来稀。祖爷爷九十岁,儿孙满堂,无疾而终,大家把丧事当做喜事办。山民相信,凡是参加喜丧的人,都能得到老人护佑,如老人一样,一生平安。大家都高高兴兴,围坐在一起高谈阔论。总管崇伦,负责着一切调度安排,忙成一团乱麻。崇智也就让二爷陪着,为祖爷爷守灵,两人有一搭没一搭闲谈着种养收成。
二爷感慨收售药材的种种感受。叹息大山人口流失,以往的好田好土,无人耕种。二爷坚信,地生万物,是一切的源泉。崇智一直在从事投资,听了二爷的话,心有所思,竟不住萌生起新的投资意愿。
崇智学的是工商管理,毕业后分配到银行。前几年金融业飞速扩张,崇智抓住机会,开公司从事理财投资。生意顺风顺水,但也隐隐感觉到金融的危机风险,很想留下一份稳定财富。房产铺面不错,但也不能将资金全部变成固定资产。时常有些闲钱需要投资,想将资产结构配置优化,涵盖多个领域。听了二爷讲述,崇智盘算农村人口流失,耕地荒芜,山林凋敝,若能借机拿下几千上万亩山林,投资改造,将荒山荒坡,改造成商品林木,发展绿色有机农特产品,岂不是前景广阔的投资项目。崇智更加仔细地询问二爷,将大山里的事情了解得仔仔细细。
大家热热闹闹安葬了祖爷爷,等到尾七烧完,崇智办了酒席,把丧事中出力帮忙的兄弟侄儿和不多的几位长辈请在一起。一则感谢大家的帮助关怀,二则谈起投资打算。崇智的想法很简单,石家沟以前上千人,林地三万多,山坡耕地一万多。眼下全沟不足三百人,林地无人管,耕地除去退耕还林,还余五六千亩,实际耕作的不足千亩。大家都外出打工,留下来的都是老弱妇幼,无法管护耕种,能不能租让给他,按亩论钱,带领大家发展产业,共同致富奔小康。不图发财发家,如能带动梁氏族人兴旺发达,家家户户有钱用,就是为家乡做了贡献。
崇伦在众人中,算是见多识广,颇有威望,首先开了腔:“兄弟啊,以前也有这种。九几年,沟里也租出去上千亩。老板合同一签,钱一给,就没了下文。后来才晓得,人家把证办了,抵押贷款,从银行把票子拿了,再不说开发的事,至今还是老样子!”
“我搞深度开发,让石家沟变个样。”崇智依着思路,告诉大家:“把林地耕地租下来,林里种黄柏、杜仲、厚朴,下面养猪、养羊、养鸡,向外销售。耕地里种野菜,刺龙苞、折耳根、春芽,卖到外国去。请大家帮我种,我发工资。”
大家听得发呆,土鸡土猪山外人喜欢,野菜偶尔吃点新鲜,但从没听说有人在地里栽刺龙苞、折耳根,满山遍野,到处都是,哪用得着专门栽种。
崇智告诉大家:“吃惯了山珍海味,人们追求原始自然。各种营养液培育出来的蔬菜,饲料喂出来猪鸡,吃了发胖生病。我们养猪,不喂饲料,只喂玉米猪草,萝卜青菜。人家猪肉卖十元,我们卖二十。”
大家将信将疑,崇智讲得激情澎湃:“专门注册商标,打造品牌,生产系列农特产品。城里有钱人,吃肉吃菜吃有特色野味,就专吃石家沟牌子。”
大家看崇智这样有信心,便问一亩林租金多少,一亩地租金多少,一租多少年,钱怎样兑现?租了后,还有啥收入?
经过大家讨论,最终商定了主要条款:一是林地每亩年租金200元,耕地每亩年租金400元;亩口数据实测量;二是林地耕地租30年,不得以任何理由退租;若一方退租,必须按出租金额三倍赔偿对方;三是30年租金一次付清;四是租借方必须将林地耕地用于农业生产,不得改变用地性质;出租方不得干涉租借方正常经营;五是租借方保证出租方至少有一人在经营主体中务工,月收入不低于1000元。
二爷算了算,这样远比种地划算。以种玉米为例,一亩地买种子至少50元,买化肥250元,打药30元,请人买酒买菜200元,还不算一家人平常的出力出工,成本不低于500元。一亩玉米也就收600到800斤,每斤只卖八毛到一元。辛苦一年到头,最理想的收入能赚到100到300元,一般能收支持平,若遇风灾冰雹甚至一无所有。现在将土地租出去,净收400元,无论如何都算得过账。况且,还可以打工赚钱,一月一千,一年一万二,加上租地收入,相当不错。二爷要收购药材,更没心思种地,想将土地租出去。但林地不租,已经种了药材,栽了树木,等着收成,一年200元不划算。
崇智说干就干,委托崇伦负责租林租地。开始没几人签约,但不到半个月,陆续前来咨询问讯的人不断增多。为了便于管理,崇智要求无论山林还是土地,最好能集中连片。前前后后,闹腾了三个月,最终签下成片山林两千多亩,耕地九百多亩。到了腊月,所有的合同签完,崇智一笔划来百万资金,每家每户发放存折银行卡。全沟上下,喜气洋洋。
甲申年春节刚过,崇智领着一群人,带些仪器设备,钻山爬岭,设计出花花绿绿的图纸。正月十四立春,元宵节刚过,崇智就一家一户确定人头,分工派活。沉寂了二十多年的山村,开始热闹活跃起来。又像当年大集体一样,有人派工派活。不同的是当年挣工分,现在挣工钱。崇智给大家开的工钱,远远高于市场价格。如果是锄地垒垄,女人一天挣30,男人一天挣40。如果砌墙抹粉,木工石活,工价在50以上。崇伦帮忙管理调度,按要求完成了目标任务,一个月1500,如果超额完成,按量计算,可以拿到2000。这样的收入,远远高于乡镇干部和教师医生。有明白行情的人,说崇伦的工资远远高过了书记镇长,说不定比县长还高。
二爷看着欣欣向荣的石家沟,焕发出年青人的激情。有钱好啊!沉寂衰败的村落,在金钱刺激下,展示出勃勃生机。二爷把十多亩土地流转出去,一百多亩山林仍然自己经营。十年前栽的杉树,马上可以砍伐,一方木材卖600到800元,一亩能出30方,刨去各种成本,一亩尽收上万元。如果再栽些黄连,种些厚朴、黄柏,分区域分年度轮作,子子孙孙都有收益。租出去只收一次钱,几十年做不了主,不划算。打工挣钱是好事,不操心种不操心收,只管按时出力,按时领钱,但终究不是长远之计。二爷盘算着,给别人帮工不如自己开店,也就以街上开有药材收购点为由,不去打工,过着当家作主,自由自在的日子。
到了六月,却生出了事端。在以往,进入六月,正是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重要时刻。从上到下,都围着收款收税、统筹提留打转,挖空心思算账,不惜一切手段实现“双过半”。可今年进入六月,不但没人催款收税,还说从此要取消农业税提留款。甚至还说,前面收的也要按亩口退还。
大家这才知道崇智不简单,原来出这样好的价格租地租林,是老早得了消息。一万亩耕地,该退多少农业税、提留款?以前统筹提留按人头收,一人一年交几十元,按亩口退钱显然不对头。如果从此不交税,种地就有了想头,这样看来,当初的价格是不是太低?崇伦听了,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,明摆着崇智看准了国家支持农村的政策,返乡回来带领大家搞发展,却成了不安好心,一心谋利的自私汉。崇伦将风言风语告诉崇智,崇智笑着说:“国家退税我不要,退给交钱的老乡。国家种地给补助,我也不要,是谁的地谁就得。我只用心做产品,把产品做出名,卖得好,这才会长久。”
崇伦佩服崇智心胸开阔,大肚能容。但对种地给补助,却万万不相信。几千年的皇粮国税不收了,已经不得了!自己种地养自己,不交税不纳粮,这点本事都莫得,还活啥人哦!国家给补助?无论如何不可能!
上一篇:
邓州城市新房装修小静邓州校园联播2024下一篇:
新房装修后高温加速新房晾多久才能入住网传热门文章
推荐阅读
友情链接
装修建材若未经许可,引用本网内容将面对法律行动
Copyright (c) 2011 小优 版权所有